深圳40年
沧海桑田
我们感叹它的奇迹
在奋斗前行的时候
却有一批摄影工作者
用苦行僧的方式
承担了纪录深圳历史的责任
甲骨文传媒
作为深圳历史的纪录者
特别策划了《鹏城史记》系列
将隆重推出一批从未公开的历史老照片
给深圳市民呈上一个
历史文化饕餮盛宴
同时
向默默纪录深圳城市历史的摄影工作者
致敬
深圳拓荒牛:林为农
他
是深圳美术馆的
拓荒牛
◐ 70年代末,林为农在美术馆工作中。
◐ 70年代,林为农(右)与深圳美术馆首任馆长雷子然(左),背景是罗湖口岸,当时是香港的管辖区。
他
也是深圳博物馆的
拓荒牛
◐ 1980年,广东省考古队在林为农(右二)家里。
他
更是深圳摄影学会的
拓荒牛
◐ 1993年,林为农(右)在银湖山上执行拍摄 。
深圳摄影学会成立时,学会只有两个人,会长何煌友起草了一份报告,林为农负责递送到政府相关部门审批。
1979年,广东省惠阳地区文化局举办了摄影比赛,林为农凭借着《湖边夕影》一举成名,获得了二等奖,奖金是20块。
◐ 《湖边夕影》1979年
林为农回忆说,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初期非常重视城市历史记录。当时深圳市委宣传部有个领导叫李伟彦,他特批了一笔专项资金,给摄影学会用于影像纪录深圳建设历史。
以影像纪录深圳历史
是一件久久为功的事业
深圳建设初期
领导就有这个远见卓识
小编在这里为你们点赞
当时的深圳大兴土木,到处都在奠基、封顶、签约、投产……领导一声令下,林为农和他的同事就会奔赴现场进行拍摄记录。
◐ 国贸大厦当时是中国第一高楼,是“深圳速度”的象征。图为建设中的国贸(1984年) 。
耸立在深南大道边上的电子大厦,于1983年竣工,此后围绕着电子大厦,周边逐渐兴起了华强北电子商圈,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中国电子第一街。
◐ 80年代初,建设中的电子大厦是深圳最早期的高层建筑之一
◐ 80年代 上步工业区
◐ 80年代初,渔民村是中国万元户最多、最富裕的农村,村民都住上了别墅,邓小平曾到此视察。
◐ 1988年 光明农场一角
◐ 80年代,南塘食街也是一代深圳人的记忆。
◐ 80年代初,当时的蛇口三面环山。
◐ 1985年 南头片区
◐1982年 罗湖区艺术团成立晚会
◐1983年 银湖旅游中心奠基典礼
◐ 1989年,中国首届最佳时装模特表演艺术大赛,深圳模特代表队夺冠。
40年
深圳从碎石泥泞的土路
变成遍地高楼
离不开这群
来自天南海北的青年人
◐ 康佳电子厂工人,是印尼华侨。
◐ 80年代初 深圳建设者的餐车
◐ 80年代,罗湖国贸大厦建设者在工地上举行婚礼。
◐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初期,深南大道建设者就地用餐。
◐ 80年代初 蛇口码头建设者
◐ 80年代初 深南大道建设者
一张照片
一个故事
一段记忆
一桩历史
向创造深圳历史奇迹的人们鞠躬
向纪录深圳历史的人们致敬
想看更多老照片?
欢迎大家继续关注
《鹏城史记》系列
林为农 | 供图
庄婷婷 | 撰稿
沈迎彦 | 策划
版权所有
转载请联系我们